最近刚看完一本书 --- 《迟到的间隔年》,发现里边藏着自己对旅游的热忱和渴望,在阅读的当儿,偶尔掉入沉思、想象、假设、甚至“计划”对未来的去向,继而加紧探索这一生真正想做的事,还没做的事,从另一个角度诠释自己存在的价值。。。
.

什么是“间隔年”?
在年轻的时候,选择一次跨国长途旅行,让自己在旅途中观看世界,认识自我,明白自己需要什么,这一年就叫“间隔年” (Gap Year)。“间隔年”还是很新鲜的概念,但很快将会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潮流。
2006年,作者孙东纯,只带了两万一千元人民币 (大约RM10,500),离开广州,开始他一个人的间隔年之旅,旅途从犹豫不定开始,一切看起来是那么无法预料。
从原本计划的三个月,最后变成十三个月,从原来计划只去印度,却变成辗转亚洲,经过澳门、泰国、寮国、云南、缅甸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新疆、西藏和尼泊尔,一路上边旅行,边当义工,帮助那里需要帮助的人。 在路上,他遇到了他现在的日本妻子,开始懂得向家人感恩,学习怎样关照身边的人,成了一次学习爱的旅途。
.
作者孙东纯的笔记,深深引起我的共鸣,仿佛无形的呼唤,轻敲我的心扉。。。
“世界很大,只要我们足够勇敢!”
“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工作,我每天对着电脑,时常开会,领着自己可以接受的薪水,周末爬山、和朋友吃饭唱k,一年一次地旅行,时而看碟,听NewAge,写东西。。。生活并不富足,但也无可埋怨。。。所以旅行并不是为了逃避什么,而是为了寻找什么,而且是为了更好地面对原来的生活。”
.

“走出固定的城市上班族生活,突然闻到了自由的气息。”
“间隔年不是为了屏弃大众的生活,更不是在崇善另类,我只是一个简简单单出去寻找一些什么的人,因为我还年轻,有精力,有激情,为了青春无悔,为了人生无憾。”
“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,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为之奋斗的精神信仰。”
.
“从泰国去寮国,心里又有了旅行时对未知的亢奋,我一直都相信,正是这种莫名的亢奋让我充满精力,在失落时依然可以坚持走下去。”
“在印度加尔各答KaliGhat《仁爱之家》面试当义工时,修女对我说了一句话 – We don’t need your help, but you need to be here.” 意味深长的一句话。
“仁爱之家的义工有两条不成文的规定:第一,自己病了请不要工作,第二,对所有病人要一视同仁,不要给病人任何礼物和特殊照顾,以防引起其他病人的不满和妒嫉。”
“当义工,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可以帮助多少个病人,而是我们在那里学习到了多少‘爱’,怎样将爱心带回到生活的地方。”
“我们在恒河的上游清洗病人沾有粪便的衣服,脏水就这么流到下面供大众沐浴,人类的精神境界在这里似乎已经超越了物质的层面,恒河隐藏着生命诞生和结束的轮回,所以一切物质行为在这里显得无足轻重,不足挂齿。”
.
“在这条生死轮回的恒河边上,想着生命的不同存在方式,似乎更加肯定了我的选择,虽然我放弃了很多东西,身上的钱已经少得可怜,可是比起在广州工作有收入时,大吃大喝的日子,我此刻的心却是踏实平静许多。”
“我决定就这样去巴基斯坦,没有地图,没有攻略,如果真有上帝,就让他带我去旅行吧!”
“遇到旅行了十五年的日本女作家说,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,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,甚至更加迷茫,但完全值得。”
“遇到旅行了十五年的日本女作家说,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,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,甚至更加迷茫,但完全值得。”
.
“每一次的旅游,接触的人,看到的景色,听到的话,想到的事情,都可以给我一些生命的感悟。路上那种自由的空气,似乎特别容易触动心灵的顿悟。”
“大学毕业,我和大部分人一样走上工作岗位,兢兢业业的工作,没有忘记继续旅行,而且越走越远,从国内走到国外,从一种文化走到另一种文化,不知道是不是太近的人都太像了,太像了以致没有了冲击力。”
.
.
.
“我想我是真的寂寞了,如果这种寂寞是来自别人对背包行走的不理解,而我是否有向他们解释的责任?”
“旅途中太过于小心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。”
“顺利不是光靠‘功课’就可以办好的,更重要的是,路上对未知的亢奋,同当地人的沟通对于我来说,比看攻略书LonelyPlanet,不仅更有意义,而且更重要。”
“在印度的沙漠旅馆发烧病重,孤孤单单,突然觉得 --- 家人,是不是所有在路上的人的情感归宿?”
“一个人不可怕,怕的是迷失。孤单可以习惯,空虚不能习惯,可以两手空空回家,但不能带着空虚的灵魂。。。”
“13个月后,我还继续用心感悟这个世界,以‘试一试,玩一玩’的义工概念开始,以感恩的心结束。”
.
.
“一路上的寂寞,欢愉,苦痛和感悟,无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,当义工的日子里,我能够帮助的人何其有限,反而我得到的精神收获却又是何其丰硕。我终于明白仁爱之家修女的话---- We don’t need you, but you need to be here.”
“用一年的时间去远足,世界变了,我变了。”
“回到了家,我得承认自身的文化氛围给我的感觉并不好,那是现实的文化冲击,变得一切格格不入,只是每当夜深人静,回想路上令我感动的故事,想起自己对生命的感悟,我知道‘间隔年’不仅仅是纯粹物理移动那么简单。如果我回来了,和出去的时候一样,那我的间隔年还有什么意义呢?我需要的是调整自己,将感悟的融入生活里。”
“只要走出第一步,下一步就变得不太难。”
.
.
看完这本书,我恍悟已错过了‘间隔年’,相逢恨晚!然而心里并没有因此而妥协和罢休,我知道属于自己的‘间隔年’将会以另一种形式实现,只是有待因缘和合,拎起背包的日子一定会到来,到时会走向另一个充满未知数的国度。。。。
今年九月,我将再次回到去年开始追求使命的地方,一个藏在喜玛拉雅山麓,几乎被人遗忘的香格里拉,不晓得我随手埋下的苹果种子,是否已经发芽?!

“每一次从远方带回那一点生命的感悟,心灵的触动,一到现实,便又消失贻尽了,当自己在餐桌上夸夸其谈地告诉朋友,内心很清楚,那只是我心灵短暂的休息,回到现实,一切都得按照它的规矩办事。”
“间隔年成行,不但只是因为我对‘旅行和义工’的向往,可能更重要的是想摆脱困惑而产生的勇气,这种勇气让我放弃了‘束缚’,走上间隔年之旅寻找一个答案。”
“市场经济社会,城市里车水马龙,灯红酒绿,名车荟萃,别墅丛生,高档会所,香车美人。。。这些东西刺激着多少人的神经,我依然疑惑,里面的人活得幸福吗?”
“间隔年成行,不但只是因为我对‘旅行和义工’的向往,可能更重要的是想摆脱困惑而产生的勇气,这种勇气让我放弃了‘束缚’,走上间隔年之旅寻找一个答案。”
“市场经济社会,城市里车水马龙,灯红酒绿,名车荟萃,别墅丛生,高档会所,香车美人。。。这些东西刺激着多少人的神经,我依然疑惑,里面的人活得幸福吗?”
.

“我想我是真的寂寞了,如果这种寂寞是来自别人对背包行走的不理解,而我是否有向他们解释的责任?”
“旅途中太过于小心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。”
“顺利不是光靠‘功课’就可以办好的,更重要的是,路上对未知的亢奋,同当地人的沟通对于我来说,比看攻略书LonelyPlanet,不仅更有意义,而且更重要。”
“在印度的沙漠旅馆发烧病重,孤孤单单,突然觉得 --- 家人,是不是所有在路上的人的情感归宿?”
“一个人不可怕,怕的是迷失。孤单可以习惯,空虚不能习惯,可以两手空空回家,但不能带着空虚的灵魂。。。”
“13个月后,我还继续用心感悟这个世界,以‘试一试,玩一玩’的义工概念开始,以感恩的心结束。”
.
“一路上的寂寞,欢愉,苦痛和感悟,无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,当义工的日子里,我能够帮助的人何其有限,反而我得到的精神收获却又是何其丰硕。我终于明白仁爱之家修女的话---- We don’t need you, but you need to be here.”
“用一年的时间去远足,世界变了,我变了。”
“回到了家,我得承认自身的文化氛围给我的感觉并不好,那是现实的文化冲击,变得一切格格不入,只是每当夜深人静,回想路上令我感动的故事,想起自己对生命的感悟,我知道‘间隔年’不仅仅是纯粹物理移动那么简单。如果我回来了,和出去的时候一样,那我的间隔年还有什么意义呢?我需要的是调整自己,将感悟的融入生活里。”
“只要走出第一步,下一步就变得不太难。”
.
看完这本书,我恍悟已错过了‘间隔年’,相逢恨晚!然而心里并没有因此而妥协和罢休,我知道属于自己的‘间隔年’将会以另一种形式实现,只是有待因缘和合,拎起背包的日子一定会到来,到时会走向另一个充满未知数的国度。。。。
今年九月,我将再次回到去年开始追求使命的地方,一个藏在喜玛拉雅山麓,几乎被人遗忘的香格里拉,不晓得我随手埋下的苹果种子,是否已经发芽?!
。
。
我跟自己说 ---- 因为有梦,所以未来是值得期待;因为有心,重生的渴望会蜕现。
我跟自己说 ---- 因为有梦,所以未来是值得期待;因为有心,重生的渴望会蜕现。
.
.
我们都有一个追寻自由的灵魂。
.
.